母乳喂养1年7个半月,喂烦了,我不是个好
2023-4-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不是一篇科普文,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这是一篇字左右的文章,讲一段1年7个半月的母乳喂养故事,这个故事里有血有泪,有欢笑有痛苦,有母乳妈妈的怀疑、迷茫和坚持。
艰难的起始之路
从Jerry还没有出生,我就是一个特别坚定的母乳喂养支持者,厚厚的一本《母乳育儿全书》被我全部翻遍,《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里关于喂养的部分,也都被折页划线划重点。
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怀孕期间看书明白的道理,在娃呱呱落地,麻药过后伤口疼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完!全!用!不!上!
出血
和大部分初产妈妈一样,我的母乳之路头几天并不顺利,剖宫产的伤口疼,RT也被Jerry吸吮得红肿疼痛,擦了药膏还是眼睁睁看着破了出血,Jerry因为喝不到奶肚子饿哇哇大哭,我因为各种疼痛也在默默流眼泪。
Jerry爸爸看着我俩,帮不上忙,只能叹口气,哀怨地说到,真可伶。然后补充到,不知道你们俩谁更可怜,Jerry喝不着奶可怜,你都出血了还要喂奶,也可怜。
焦灼
身体上的疼痛只是一方面,心理上的焦灼才是最要命的。
本来就担心孩子吃不饱,护工不知道是为了劝我放弃母乳,直接喂奶粉孩子好睡觉,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不停地跟我说,哎呀,你这RT那么短,孩子哪能吃得到奶啊,你这肯定没法母乳喂养。
抱着哇哇大哭的娃,我这心里头哇凉哇凉的,更不要提婆婆也跟着附和,雪上加霜,每次喂奶都盯着我,提醒我不要憋着Jerry鼻子,搞得我紧张兮兮。
Jerry姥爷还要观察我喂奶方式对不对,我哭笑不得,义正言辞又怕伤了姥爷的心,刚当妈时脸皮薄啊,我简直尴尬到要死。
急性乳腺炎
直到请来了经验丰富的通乳师,明确地告知我RT不短,而且边帮我疏通,边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你的奶绝对够吃,我才慢慢地上了路。
可是不够吃有不够吃的烦恼,奶太多也有奶太多的苦楚。
第一次急性乳腺炎,是月子里,娃睡了一个三小时长、又香又甜的下午觉,我鬼使神差地也侧睡了三个小时,醒来下午就全身酸痛,半夜里头脑发热,终于意识到自己发烧了,一量体温39.4℃。
按照通乳师的嘱咐,吃退烧药、消炎药、敷土豆、冷敷,手法疏通排空,连续通了三天,肿块完全下去,体温也才完全恢复正常。
侧睡是不敢了,但是一不注意就堵奶,晚上娃睡好了堵奶、中午娃睡久了堵奶、喝汤喝多了堵奶、抱娃抱久了堵奶,简直就是一言不合就堵奶——这时候,Jerry就是我的救星,除了疏通,就是让娃多喝勤喝。
哪个新手妈妈不缺觉
过了头2、3个月,母乳喂养这个智能机制,终于逐渐进入供需平衡状态。
我也不会再傻乎乎的,像月子里一样,担心娃睡太香饿肚子,解衣裤换尿不湿唤醒喝奶,我不奢望睡个整觉,我只希望身边这个小人儿能从几乎每1小时一醒的状态,慢慢变成2、3小时一醒。
那个阶段,我以为Jerry的睡眠方式是有问题的,时不时听闻谁家的孩子夜里连续睡了4、5个小时,我把夜醒喂奶的状况Po到朋友圈,发现共鸣者众多。
甚至还有人安慰我,Jerry这样已经算不错的了,知足吧;或者我家娃1岁了,跟你家2个月的娃差不多……。
原来每个新手妈妈,都看过夜里12点、1点、2点、3点、点的星空。
和朋友交流,确认一切都是正常的;而重新翻翻书,书里告诉我,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
最自然而然的方式
一开始,虽然也是经常喂着喂着,娃就睡着了,但总是想避免养成奶睡的习惯;也担心,自己躺着喂奶,睡着了以后会把娃压着。
Jerry呼吸浅了,就俯下身侧着头看小胸脯有没有起伏,甚至用手指头试试鼻子的呼吸。
这种紧张谨慎、小心翼翼,想必每个新手妈妈都经历过。
所以头3个月,我尽量或靠或坐喂奶,即便腰酸腰疼,手腕也酸痛。
有时候娃喝着奶快睡醒了,我瞅准时机拔出RT,结果Jerry悲愤交加,哇哇大哭,我不得不站起来边走边拍,重新哄睡,最后很可能还是要奉上奶奶。
直到娃快4个月,拍哄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体重的增加,我愈感体力不支,有一次午觉实在太困,和娃一起躺下,喂奶过程中自己也睡着了。醒来后,看到娃睡得香甜的脸,觉得这个感觉实在太美妙了,自此奶睡一发不可收拾。
从让娃想喝就喝到奶睡,“尽可能躺着喂奶,即使你睡不着,躺下也有巨大的帮助”,我已经中了《母乳育儿全书》的毒,深感自己领悟了母乳喂养的真谛。
在不用每天拿着手机,在软件上记录娃的喝奶、睡眠和屎屁尿时间、次数之后,我也不再纠结于是否睡整觉。
“把时钟转过去面向墙壁,让自己看不到时间。如果你没注意自己到底睡了多久,很可能就不会对没睡够感到过于担心或怨愤了”,完全接受夜间也是育儿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了谈不上轻松,但是还算愉悦,重要的是——自然而然的喂养方式。
亲密的喂哺时光
从2、3个月开始,母乳喂养渐入佳境,我和Jerry进入亲密无间的喂哺时光。
在母乳喂养里,妈妈的奶是:
亲密的连接,喝奶喝着喝着,会抬头看你笑,露出或满足或调皮的笑容,眼睛里都是神采奕奕的光亮;
安全的港湾,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妈妈在身边或者在房间,Jerry玩玩玩具,突然想妈妈了,就爬过来或走过来开始扒衣服,一边扒一边喊neinei;
受伤的抚慰,无论是摔倒了磕头了,遇到什么事情紧张了不安了,妈妈的neinei是最好最快的安抚。
在这个时期里,看着Jerry咕咚咕咚地大口喝奶,也是我最幸福最平静的时光。
超级恋奶期
断不断奶?
到了1岁1、2个月左右,随着Jerry能独立迈步行走,小宝贝可能是想到就要来喝,喝不了几口就开始不专心。
这个阶段,我也有点不胜其烦,小区里同龄的孩子即便是全职妈妈带着,也基本断了奶,姥姥也叨叨说1岁多了,要断奶了。
我无意一定要坚持到Jerry2岁,但心中不舍,又纠结矛盾,这时候我翻开了《母乳育儿全书》,看到“给18个月以后的宝宝喂奶重要吗”?促进发育,需要很多刺激,抗体和免疫因子的水平提高,让睡觉轻松……
这些字映入我的眼中,我心安理得地继续喂下去,谁说有时候大脑不是在自动筛选想要的信息呢?把书翻给姥姥看,姥姥不再念叨断奶。
制定规则
母乳是一种按需喂养的方式,在Jerry很小的时候,想吃就喂,但是辅食添加顺利,摄入良好,基于对Jerry情况的判断,为了让自己也轻松点,我决定在喂奶这件事情上设立点规则。
早上起床吃,中午吃完饭吃,下午起床吃,晚上睡觉吃,一开始小家伙自然是不愿意接受的。
但是反复讲道理,Jerry大了,长牙了没有?(指指牙)。对,Jerry长牙了,可以吃很多东西了,奶奶也想时不时休息了,同时用好玩的玩具或者一些健康的小零食转移注意力,慢慢地,这个清醒时间4顿奶的方式是基本固定了。
断夜奶
“睡前清洁牙齿后不再给他吃碳水化合物食品是有道理的,但没必要夜里不给孩子喂奶,因为母乳本身实际上有助于保护牙齿不出现龋齿。”——《母乳育儿全书》
奶是不断了,但是睡下之后的几次夜奶,我也想乘胜追击给干掉。Jerry睡前都刷牙,我倒是没有太担心夜奶对牙齿的影响。不过夜奶断了的话,没有夜里“甜点”,Jerry能白天好好吃饭,睡眠好长身体,我也能睡个好觉。
于是,开始了洗脑模式,奶奶晚上也要睡觉,太阳升起天亮才能喝奶奶。小熊绘本的《谁哭了》,被我加入自创桥段。
哇哇哇,谁哭了,原来是Jerry哭了,Jerry怎么哭了,因为Jerry夜里不能喝奶奶了。可是Jerry哭了一会不哭了,为什么呀,因为Jerry长大了,是大宝宝了,小宝宝才要夜里喝奶呢。
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小家伙听的时候很安静,听完之后继续放声大哭,姥姥进屋帮忙安抚,提出喝点水,人家非常大声、清晰、明确地喊出“喝奶奶”,这次歇斯底里的反抗持续了将近1个小时,以失败告终。
后来又间或尝试几次,终于在将近1岁4个月的时候,某天晚上醒来,提出不喝奶奶,照例大哭几嗓子之后,居然平稳过渡。
虽然因为出去旅游回来有些反复,但是9点睡下之后一直到清晨4、5点,虽然会醒,会哼唧嚷嚷,但是拍拍哄哄也就接着睡,不用再喝奶了,我真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
宝贝,让我们一起珍惜最后这一段母乳时光
敲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居然忍不住红了眼眶。
突然插播这篇文章,是因为昨晚Jerry入睡困难,可能是因为爸爸在家,玩得太兴奋,怎么都睡不着,喝了1个多小时还在喊着奶奶、奶奶,拍哄、讲故事、唱歌谣都无效。
我这边几近发脾气的边缘,抛出妈妈需要冷静一下,你也先好好冷静,躲到厕所里释放憋了许久的尿。回到房间,小伙子哭着喊着往身上爬,等到抱定平静,眼皮下搭终于睡去,一看时间已经11点半。
如果喂奶已经让我烦躁,是不是意味着我该断奶了?之前说好的温和引导离乳,是不是已经耐不住这个性子了?因为喂烦了不想喂了,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我又翻出了《母乳育儿全书》,每次当我对自己母乳喂养感到困惑和不坚定的时候,我就会翻出这本书,这本书除了技术上的指导,更多给予我精神上的力量。
这次,它告诉我——混杂的感觉。“给大孩子喂奶并不总是充满欢乐。有时候,你可能对能这样与宝宝亲密联系感到纯粹的快乐;另一些时候,你可能在想,这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
“给学步宝宝喂奶有反复无常的感觉是自然的,所有哺乳动物似乎都在喂哺后期感觉复杂,在很多时候感到幸福,在某些时候感到恼怒而不耐烦,你并没有偏离轨道。”
“用搂抱和摇篮曲来代替夜间的喂哺可能会有帮助,不过这只是用一种帮助宝宝重新入睡的方法代替了另一种。”
“很多情况下,你不得不花费比以前更多的精力让他重新入睡。”让宝宝找到重新入睡的方法,这对宝宝来说压力非常大
很显然,Jerry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加上马上到来的环境改变,会让这个过程更加困难,而我呢,看来也并没有完全下定决心。
“离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是从怀孕开始这个过程的真正终结,是一种特殊亲密关系的结束。”
“我们仍能在孩子身上看到这种从哺乳肇始的亲密关系的影响,也许离乳从未真正彻底地发生过,正如一个吃奶的孩子自己选择吃最后一次奶时说的话:‘妈妈,你的奶会永远陪伴着我。’”
是的,孩子,妈妈,永远陪伴着你。
我想母乳喂养之路其实是漫长育儿之路的一段缩影,从最初的艰难、不自信,到逐步找到适合双方的节奏和方式,从亲密无间到边界、规则的建立,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加上引导的耐心和智慧,以及纵然不舍,终将分离的亲子之行。
我想,我是隔着泪眼,看到了未来那个独立的Jerry和我挥手说再见,育儿,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告别,愿这个告别的时间足够长,长到我们母子双方都做好充分的准备,重要的是,即便分离,在你需要的时候,父母一定会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