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失落的医美第一城
2021-10-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47158.html编辑:邱娟统筹:罗提
在王志纲《大国大民》一书中,成都是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最典型的代表城市。真正的「典型中国」不在江南,而在成都。
就算进入工业文明,中国一些经济现象也在成都身上表现得特别充分。
比如全球最大的芯片与汽车市场在中国,但全球最大的芯片汽车公司却不在中国,这种强消费弱产业的经济结构,不仅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症结,同样也是成都城市能级跃升的痛点。
观察成都的医美行业,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点。
近日,雍禾医疗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若成功登陆港交所,将成为中国植发第一股。年美团医美消费报告:成都美体塑性、植发项目订单量全国第一。不过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雍禾医疗却不是成都的,而是一家总部在北京的民营植发机构。值得玩味的是,企查查数据显示,四川大学拥有脱发发明授权专利数量排名全国第三。成都——医美消费之都在成都最繁华的街道春熙路,一条米长的街道上,就密集分布着多家医疗美容机构。
据今年春节期间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报道,成都医美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四分之一来自四川省外,在知乎、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可以大量看到人们从外省来成都做医美项目的分享贴。
爱美是人的天性。医疗美容产业已经在本世纪成为仅次于汽车业与航空业的第三大产业。
如果说此前国内医美因「韩流」而流行,现如今,数量众多的「整形达人」们则体现了中国市场本身的流量需求。
目前,我国医疗美容产业市场规模处于全球第二,医美产业规模保持每年30%左右增速扩张,年市场规模为亿元,随着医美市场的规范以及80后、90后、00后等核心医美消费人群的崛起,预计年将达到亿元。
但尽管行业增速超过30%,我国医美行业的人口渗透率仍处在较低水平。年我国医美项目渗透率仅为3.6%,相比日本11.0%、美国16.6%、韩国20.5%的水平还有相当距离。
今年五一小长假,成都人均消费全国第一,力压北京和上海。不过作为一座现代消费城市,成都可不止在这方面的消费超过北上广。
据过去三年互联网医美平台发布的以及双11医美消费城市榜单显示,成都的人均医美消费排名多次位列全国第一。
△更美APP年双11医美消费榜此外,在新氧年度十大医美消费城市排行榜中,成都也是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医美消费城市。
根据成都官方公布的数据,-年成都医美机构的数量分别为家、家、家,值得一提的是,年成都以21家的数量,医院数量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医美机构增速最快的城市。
△成都医疗美容机构数量
根据《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成都消费者在医美项目上单次消费均价高于全国,且消费者渗透率远超平均水平。
△《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报告》图解,来源四川封面
从各方数据来看,成都都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医美消费之都」,成都「医美之都」的城市品牌已然打响。
成都缺位医美产业传统医美产业主要分为三大模块:植发、皮肤、整形。
在植发领域,成都没有任何全国影响力的企业。
成都的植发机构主要是「四大」(雍禾植发、碧莲盛、新生植发、大麦微针植发)在成都开设的分店,本地植发机构如丝缘植发、恒博植发、恒美等影响力极其有限,仅限于成都本地。
在国内,提到植发就会提四大植发机构,这四个植发机构由于入局早,现今市场份额占比约35%,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品牌影响力。
就拿这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雍禾植发举例,公开资料显示,雍禾植发已经在全国开设了52家直营院部,据招股书数据,上市时发行市值可达82亿元。而成都本地专科植发机构,最大的一家丝缘植发其注册资本也只有万元。
国内四大植发机构:
北京市(雍禾植发、碧莲盛);
南京市(新生植发);
香港(大麦微针植发)。
皮肤医美主要指医美护肤,以上游生产端生产的注射类医美产品为主。
根据新氧大数据,注射类医美产品以玻尿酸和肉毒素为主。19年玻尿酸和肉毒素在注射医美的市场份额分别达66.6%、32.7%。
国内玻尿酸市场为红海市场,海外品牌占据7成市场。
国内本土玻璃酸企业以山东省的鲁商发展为代表,鲁商发展是国内玻尿酸研发和应用技术的领跑者。其核心技术竞争力主要是福瑞达的玻尿酸,福瑞达创始人凌沛学为中国玻尿酸之父,产品研发上持续依托山东省药学科学院,玻尿酸的研究开发水平国际领先。
肉毒素由于研发生产的技术门槛高,审批流程漫长,在国内仍为蓝海市场。
国家药品监督局批准的肉毒素药物共有四大品牌:衡力、保妥适、吉适、乐提葆。其中,年保妥适、衡力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3%、47%。
国内四大肉毒素药物品牌:
中国兰州(衡力);
美国(保妥适);
英国(吉适);
韩国(乐提葆)。
最后,在医美整形领域,成都就更说不上话了。
国内唯一的一家医院是北京的八大处。在填充整形领域,第一梯队企业为华熙生物、爱美客,第二梯队则是入选「科创板价值50强」的昊海生科。
国内整形领域代表企业:
北京市(华熙生物、爱美客);
上海市(昊海生科)。
华熙生物为全球玻尿酸原料龙头企业,全球市占率高达47%。而爱美客研发生产了首个国产HA填充剂,截至目前,其生产的嗨体仍然是唯一获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颈部填充产品。
年9月,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美之都」。
现在成都满大街都是医美整形机构,同类项目的价格比北京至少要便宜三分之一,所以很多外地顾客打着「飞的」来成都做医美。
不过很可惜的是,成都的这些大型的医美机构大都只是北京企业在成都设立的连锁门店。
《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报告》就提到,在新三板上市的医美企业中,没有一家机构的总部位于成都。
目前成都医美上游产业链没有任何生产商,甚至连像四环医药这样的肉毒素代理企业都没有。
而在医美产业链下游端,成都的诊疗机构还处在圈地自娱的状态,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全行业认可度低,对于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较小。
强消费,弱产业
借用网友的一句话形容成都的医美产业现状「既没有吃到羊肉,也没有薅到多少羊毛」。
在其他几个消费行业,成都呈现出类似的现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截止年,我国汉服已购用户规模为万人,潜在用户规模达4.15亿人。
成都是业界公认的「汉服第一城」,汉服日常使用率全国最高。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时不时能见到长衣飘飘的汉服男女。
但据雨前顾问此前的调查走访发现,成都是汉服消费第一城,却不是汉服产业第一城,详见?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不光是医美和汉服产业,成都在美妆、书店、咖啡等领域的消费能力都位列全国前列,但又均不是生产大市,消费市场的能级没有带来产业的发展。
成都医美产业如何发展?雨前顾问有4个建议:
1.发挥成都医疗人才优势,鼓励医疗行业人才和技术进入医美行业,推动医疗人才资源支撑医美行业创新发展。沿价值链方向布局创新链,推动成都医美行业尽快形成人才创新优势。
2.开展强链补链行动,靶向招引国内外领先的医美器械设备和材料头部企业,壮大产业链规模,将市场需求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3.紧抓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机遇,实施医美医师联合专业培训、行业专家交流合作、关键医美技术与产品引进等,提升行业开放合作水平。
4.创新行业监管手段,利用优质医美企业示范服务效应提升行业市场规范度。
(本文部分素材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浙商证券、未来智库)活动预告NO.1天府国际机场通航进发城市新机遇
简介:雨前朋友会,邀约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与房地产企业高管,聚焦天府国际机场通航后的城市新机遇,解析城市发展风向标,搭建政企供需对接平台,引导房地产企业发展与政府产业规划同频共振。主办方:雨前顾问时间:年6月29日14: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