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讲述战场经历牙齿被炮弹震碎,浑身

2023-3-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和平是最值得珍惜的事。”这是王沛荣对家人说过最多的一句话。虽然寥寥数语,但对于经历过残酷战争的王沛荣来说却字字珠玑。

王沛荣老人是宿迁市新袁镇人,家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王沛荣家中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小时候家里地少,吃不上饭,所以兄弟三人早早地就要务工补贴家用。王沛荣10岁的时候就给地主家放牛,但辛苦一年只能赚到两斗带皮的粗粮。日子虽然清贫,但也算平静。随着日寇的到来,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画上了句号。

新袁镇靠近大运河,日军为了运输物资方便,年初占领泗阳后,就沿着运河边建了十几个据点,最近的一个据点离王沛荣的家就一里多路。

王沛荣记得小时候一听说日军来了一家人就赶紧跑出去躲避,有时候一天要跑出去好几次。有一次庄上的四五个人拉着牛在田里耕地,两个日军带着一队伪军来到村里,不由分说开枪就打,人被打死之后牛也被抢走了,后来大人们说这两个小鬼子就是比赛看谁打的准。

从小就见到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的兄弟三人,对日军充满了仇恨。年,王沛荣的大哥报名参军,王沛荣非常高兴,他也想像大哥一样,上战场打鬼子,把日寇赶出中国,但年龄太小,家里人一直没同意。直到年,15岁的王沛荣才穿着破旧的灰衣灰裤,带着母亲为他准备的干粮,朝着新袁街的区队走去。临走时,他清楚地记得母亲在后面喊着:“二毛,一定要早点回来!”

王沛荣不知道自己这一走是否还能活着回来,与母亲的此次告别是否就是永别,他不敢回头,只是背对着母亲挥了挥手毅然地离开了家。

几个月之后,王沛荣所在的区队被编入新四军四师,后来整编为华野九纵75团。之后这支部队一路北上追击日军,王沛荣在经历过数次战斗后也逐渐成长起来。他知道年底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日军并不想放弃中国战场,一直负隅顽抗,沿着铁路或水路北撤,想要占据华北地区,所以一路上的战斗打的异常艰辛,敌人乘着汽车、火车跑,新四军就靠两条腿跋山涉水的追,军需非常紧张。

越往北去,天气越冷,王沛荣脚上的鞋子早就磨穿了,只能等休整的时候跟战友学编一双草鞋套着穿。就这样王沛荣跟着部队一路打过安徽、山东,到了河南。河南有个壶口镇,这里有日军的驻地,当时已经入冬,日军通过黄河转移物资。王沛荣所在团的任务就是要截断日军的这条后路,但敌人装备强于我军数倍,所以久攻不下。

有一天,王沛荣与战友追击一小股敌人到了壶口瀑布附近,周围到处是黄土、秃树,很难找到隐蔽的地方。这场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刚开始交火非常激烈,周围的黄土都被炸黑了,后来就变成了零星交火。为了侦查敌军的情况,我军派出了一个小分队,这其中就有王沛荣。

敌人有炮,他们占据一个制高点后,就利用钢炮狙击小分队,小分队的几次冲锋都被压了下来,只好匍匐在地上,利用树木、土坡作为掩体迅速地向敌人靠近。没想到刚刚推进了十几米,小分队就在一个土堆上被敌人发现。这时日军向小分队开炮,王沛荣和两名战友被炮弹击中埋在土里,王沛荣当场就失去知觉陷入了昏迷。后方战士迅速攻了上来,把王沛荣和两个战友挖了出来,但两个战友已经牺牲,只有王沛荣还有一丝微弱的呼吸。

一天之后,王沛荣才苏醒过来,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浑身疼得厉害,特别是头,想说话根本张不开嘴,只能睁开眼四处看看,知医院了。医生见王沛荣醒来告诉他,被炮弹击中后,他的头部、背部都被弹片打中,失血过多,而且当时被埋到了土里,要不是后面的战友及时把他挖出来,就会被憋死在里面,随后王沛荣又陷入了昏迷。

再次醒过来的时候,王沛荣觉得很渴,就张嘴想要水喝,哪知道嘴一动,就发现牙床都松了,两颗牙已经碎了,老战士说那是被炮弹震碎的。医院休养了几个月后,王沛荣又回到了部队。

王沛荣老人

回到部队后战友们对他都很照顾,重活累活都不让他干,天气转热了,王沛荣还穿着棉袄,一个战友就把单褂子送给他穿。后来王沛荣在排长翟福同的介绍之下,在年春天正式入党。

王沛荣入党后,继续跟着部队往北打,直到年8月,日军投降的消息传来。当时老百姓都跑到街上欢呼,王沛荣哭了,想着终于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了。但没想到,抗战胜利没多久,部队就又向南开拔了,因为解放战争爆发了。

解放战争那几年,王沛荣跟随部队几乎跑遍了全国,从东北到广东、云南,一路走一路打,直到渡江战役前夕,又到了安徽。

年2月,王沛荣所在部队从河南一带转移到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华阳镇,占领了江北滩地,为横渡长江打破敌人防线做准备。华阳镇位于长江北,河道众多,当地老百姓多以捕鱼为生,可以说是家家有渔船。但在国民党部队南撤时,他们大肆征用民船,弄得老百姓都人心惶惶,很多人就偷偷把家里的船沉入河底,等解放军到的时候早已无船可用。

到了华阳镇以后,王沛荣的部队驻扎在江边,每天除了练习游泳、划船之外,战士们还到老百姓家里帮着做家务,挑水、干农活,很快老百姓就知道解放军跟国民党的部队不一样,愿意把他们的船借给解放军用,但是这些船也都是各式各样的,有小木船有大木船,还有很多是简单的竹排。

当时王沛荣在机枪班,这个班经常用一个竹排练习划船。因为机枪班里有好多战士都是从北方过来的,根本不会游泳,而王沛荣从小在运河边长大,水性很好,就负责带两个同志练习游泳,没几天这个班的战士就都会游泳了。到了4月份,操练越来越紧张、思想动员活动也越来越多,战士们心里明白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4月21日晚上,紧张的氛围充斥着整个军营,经历过数次战斗的王沛荣心里也非常紧张。开动员大会的时候,他跟着大家一起喊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王沛荣参军以来第一次在水上打仗,他的心里没有底。他很想与家人再见一面,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活着。最后他对自己说:“听天由命吧,什么都不想了、拼了!活着回家好好过日子,死了也对得起爹妈给我送来这世上走这一遭,没给他们丢人。”

晚上10点,早已在江边待命的部队在黑夜的掩护下,抬起竹排冲进了长江,虽然之前练习过上百次,但还是有人紧张,手脚不听使唤。下水后,战士们飞快地划桨,向敌军靠近,但没有多长时间,部队就被发现了。原本漆黑的、只能听到水声的江面被照明弹和炮火照亮了。炮弹在江面炸开,很多船都被炸翻了,那些才学会游泳的战士这个时候根本没办法自救,被江水吞没。

王沛荣这个班是突击班,所有人都算是身经百战了,大家冒着枪林弹雨拼命往前划,根本没时间多想。身边不断有人倒下或掉进江里,子弹就擦着头皮、衣服过去,突击班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冲过江,打掉敌舰的火力,为后面大部队渡江扫清障碍。

王沛荣蹲在竹筏尾部,一边控制方向、一边快速划桨。他始终盯着一个火力非常猛的大船,上面有一个重型机枪对着江面,突击班顶着炮火从侧面拼命往前划,等靠到大船船身时,竹筏上就只剩王沛荣和副班长两个人了。二人肩膀挨着肩膀,背部紧靠在船身上,大口喘着粗气但不敢说话,只能用手势交流。

船上火力非常密集,只要一抬头随时都有可能没命,突击班的任务就是拿下敌人的重要火力,必须要上。副班长拍拍王沛荣,让王沛荣蹲下把自己托上去。王沛荣稳住竹筏手抓住船身蹲下来,副班长就踩着他肩膀往上爬,王沛荣刚直起腰,就感到副班长身体晃了一下就向后倒去,王沛荣赶紧拽住副班长,把他拖回竹筏上。副班长的头和心口都被子弹打穿,已经没了呼吸。当时王沛荣有些绝望,有副班长的时候还有人告诉他怎么做,现在就剩王沛荣一个人了。

来不及多想,王沛荣下定决心,不能等待救援,哪怕就剩下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拼了!给班长报仇!”王沛荣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

他解下绑腿,把副班长绑在船边,防止遗体掉入江中,然后含泪对副班长的遗体说道:“等我回来,带你回去!”

王沛荣憋足一口气,踩着竹筏蹬上大船的船边,用手紧紧地扣住船边的小坑,再使劲往上爬,爬到甲板边上,王沛荣看到在正前方有一个重机枪位,三个兵守着,一个射击,一个装弹,一个掩护。

王沛荣从腰里摸出两个手榴弹,咬掉栓子,用力扔了出去。手榴弹爆炸的瞬间,王沛荣借着烟雾的掩护翻了上去,发现那三个人被炸死了两个,还有一个受伤了。王沛荣冲上去,用枪托把受伤的人砸晕后,夺下了重机枪。这时候,敌人增援涌了上来,王沛荣用重机枪对着敌人疯狂扫射,在火力的压制下,敌人不敢轻易上来。随着敌人的重火力被一个个端掉之后,大部队冲了上来,敌人仓皇逃窜,王沛荣跟随大部队冲过了长江。

等这一仗打完了,王沛荣瘫软着倒了下来,身上到处是伤口,但感觉不到疼。这场战斗大获全胜,但机枪班11个人,只有王沛荣活了下来,他的副班长的遗体后来也没找到。王沛荣对着长江磕头,算是给自己的战友送行。

这次战斗,王沛荣因为战斗英勇,缴获敌人一挺重机枪,被授予了一等功勋章,这枚勋章被杨培荣保存至今。

王沛荣老人获得的勋章

渡江战役后,王沛荣跟随部队一路往南,打到江西、广州、云南,后来又到西藏、青海,中间因为急行军,王沛荣曾累到吐血。

年王沛荣复员返乡,回到阔别了8年的老家新袁镇。回来后,家人告诉王沛荣他的大哥还没回来,王沛荣随即踏上了寻找哥哥的旅途。通过来信,王沛荣大概知道哥哥所在的部队番号,应该是在安徽落脚。

年秋天,王沛荣到了安徽省合肥市,找到当地的武装部,通过名字查询,武装部很快找到了王沛荣的大哥。

“同志,你从哪里来的?”这是大哥见到王沛荣的第一句话,他并没有认出自己的弟弟。

王沛荣的眼圈红了,大哥高了、壮实了,但是口音没怎么变。“大哥,我是沛荣啊!”

大哥一愣,上来一把抓住王沛荣的肩膀,从上看到下,眼中流出了两行热泪。

兄弟二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沛荣啊,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不久之后,杨培荣又找到了自己的弟弟,弟弟也跟部队到了安徽,并在那里安家落户。

王沛荣是不幸的,他经历过山河破碎,见证过战友为了胜利在自己的身边一个个牺牲;但他又是幸运的,在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洗礼之后,又能重返家乡与亲人团聚,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如文章开头王沛荣老人说的那句话一样,和平二字对他来说比我们有着更深的感触,更懂得和平的珍贵。向老兵王沛荣致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ttc0817.com/yzff/13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